新聞詳情
你知道重陽的來歷和習俗嗎?發表時間:2020-10-23 08:05作者:圖文編輯-王媛媛 ![]()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習俗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由于重陽為秋節,節后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游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游“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征,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 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 九日所釀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菊花酒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舒肺、益陰滋腎的藥用價值。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借此二物,可消“陽九之厄”。如今,山東地區仍有民間童謠言:“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菊花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喲~ 重陽節注意事項
重陽節快到了,小編在此提醒大家:過節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喝酒后開車:
酒駕案例1: 2019年O1月18日19時35分許,犯罪嫌疑人陳某青未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且醉酒后(體內血液酒精名量為11Omg/100ml)駕駛小型越野客車途經佛低線義烏市義亭鎮陳店村地段時,與相對方向左轉彎的人力三輪車發生碰撞,造成兩車部分損壞及人力三輪車騎行人當場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酒駕案例2: 2019年01月01日01時50分許,犯罪嫌疑人馬某晴飲酒后駕駛小型普通客車在義烏市后宅街道十二山頭小區32幢起步時,碾壓因拉著該車右側車門把手被車輛拖帶而倒地的行人,造成行人受傷后經醫院搶救元效于當日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以上兩名犯罪嫌疑人均因飲酒后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公安機關依法追究 刑事責任,馬某喃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 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陳某青終生不得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電動車事故案例: 案例1: 2019年3月29日上午11時40分許,外賣員鄧某駕駛電動車途經稠州北路國際商貿城二區附近時,為節省時間在車流中穿插,連續變道,被一輛出租車迎面撞上倒地不起,幸運的是鄧某戴了頭盔只是受了點皮外傷,無生命危險。 案例2: 2019年4月30日17時25分許,在廿三里龍翔路37號廠區附近,發生一起輕型普通貨車與二輪電動車刮擦的交通事故,因電瓶車違法加裝雨棚導致電瓶車駕駛人張某某眼睛受傷。 在駕駛電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大多是因為頭部受傷而引發的傷亡,而安全頭盔則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以在頭部受到沖擊時,防止或減輕傷害,關鍵時刻甚至可以挽救生命。請大家戴好頭盔,實施電動車行車規范! ![]() End 馬上就到重陽節了,祝大家重陽節快樂!且提醒大家要注意行車安全,聚會免不了喝酒,喝酒決不開車,騎電動車要帶好頭盔,為自己負責也是為家人負責! 不點關注,我們哪來故事? |